政大歐洲聯盟研究中心偕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臺大歐盟卓越中心與國家圖書館於6月27日共同主辦2025年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本次論壇邀請多位學者專家與學生齊聚一堂,針對歐盟的歷史根源與近期發展進行深入的分析與討論。
活動由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兼任教授及臺灣歐盟論壇召集人張台麟博士擔任主持人並開場致詞。張台麟博士表示,本次論壇主題為「舒曼宣言、政治變遷與歐洲整合之未來」;歐盟論壇作為台灣推動歐盟研究的重要平台,此次當回到歐盟整合的起始點:舒曼宣言,從歷史視角出發,思考當代歐盟所面對的挑戰與未來走向。
首位發表人為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鍾志銘博士,以「舒曼宣言與歐洲整合之未來」為題進行分享。鍾志銘博士從德法和解、功能主義整合到超國家機構建構三個面向,分析歐盟誕生的歷史脈絡及制度演進。他指出,歐盟整合雖創造和平與繁榮,但也隨著內部分裂與民粹主義興起而面臨挑戰。鍾志銘博士亦透過來自歐盟官方民意調查網站Eurobarometer的最新數據,呈現歐洲民眾對歐盟的信任趨勢及其在意的議題變化,加深與會者對歐洲政治的理解。
第二位發表人為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副董事長沈臨龍博士,其題目為「川普貿易戰下歐洲經濟金融新貌」,從美國關稅政策的角度觀察近年來歐元的走勢與歐盟經貿政策變革。沈臨龍博士指出,在川普暫緩關稅戰、全球對美元信心下滑以及戰爭抬升能源價格之際,歐洲股市反而因風險低與推動財政擴張政策前景大好,資金大幅回流。此外,俄烏戰爭刺激歐盟加緊武裝歐洲的腳步,不僅要擴大軍費支出、大幅增加國防貿易額佔比,更要優先推動國防本土化發展,逐步減少對美金融資產的依賴與風險。他進一步分析,這些變化反映出全球對美經濟前景的疑慮,也凸顯新貿易政策對全球經濟成長帶來的壓力。
第三位發表人為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林子立博士,他以「從舒曼宣言談起英國在北約的角色與挑戰」為題,剖析一個已脫離歐盟的歐洲國家如何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重新定位。他指出,面對中俄聯盟所帶來的戰略壓力,英國透過「北約優先」原則強化國防部署,重返集體防衛體系;但在實際運作上,英國與歐盟之安全合作仍迫於地緣政治現實,藕斷絲連。林博士主張,英國應積極推動北約從純軍事聯盟升級為共享價值的安全共同體,以鞏固其在脫歐後於歐洲安全事務中的正當性與影響力。
第四位發表人為本校外交系教授兼本院院長連弘宜博士,主題為「俄烏戰爭是否逐漸成為歐洲的區域事務」。連院長指出,相較於美國在以哈、以伊衝突中展現的積極作為,其對俄烏戰爭的實質介入顯得相對薄弱。其原因可能在於,川普認為調停俄烏衝突的可能性極低,轉而選擇以安全承諾作為談判籌碼,一方面爭取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另一方面塑造美俄關係改善的形象。這樣的策略對歐洲國家的區域安全造成不確定性,也促使歐洲持續提高對烏軍事援助及更新北約的軍力發展目標,以挽留美國的軍事合作,同時也嘗試透過自身力量向俄羅斯施壓,推動其重返談判桌。
最後一位發表人為輔仁大學義大利語文學系及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副教授兼系主任張孟仁博士,以「探索教宗良十四的方向:延續和改變」作為講題。張孟仁博士觀察,新教宗普雷沃斯特在宗教道德上偏向保守,因此深受傳統教派支持;而在地緣關係上,普雷沃斯特深耕拉丁美洲的背景與前教宗方濟各讓教會走出歐陸的目標相契合,成為他能在選舉中快速勝出的關鍵因素。目前為止,新教宗的一言一行無不昭示對於推動傳統與改革兼容並蓄的意志,同時追求普世價值下的和平與共榮。
論壇尾聲,張台麟博士感謝所有來賓和發表人的熱情參與,並鼓勵學術研究者持續善用研究工具與資源,在歐盟面對的重重挑戰中尋求正向的政策突破與學術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