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事務學院訊】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所開設之核心通識課程「環視全球-挑戰國際視野」,於5月12日由授課教師連弘宜院長帶領修課同學前往「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進行參訪,透過實地走訪與專業座談,協助學生從多元角度理解兩岸關係與區域局勢。
參訪活動由海基會同仁說明其主要職責,包括兩岸文書驗證、急難救助服務、設有24小時專線供民眾緊急求助,以及提供民事、刑事與行政訴訟等跨域法律諮詢之義務律師制度。透過詳盡介紹,使學生對海基會在兩岸交流中的角色與實務運作有初步了解。
接續安排參觀海基會文史館,展示自成立以來的重要歷程與兩岸重大交流事件,幫助學生掌握機構發展脈絡與兩岸互動關鍵時刻。
活動最後由海基會副秘書長黎寶文進行專題演講,介紹海基會設立背景及其與陸委會的分工關係,並針對當前中共以間諜罪等國安名義限制人民人身自由的狀況進行解析,說明此類議題對兩岸互動的潛在影響。
互動問答環節中,同學們踴躍提問。有學生關注早期如辜汪會談多聚焦於實務對話,詢問海基會是否會在當代對話中觸及兩岸價值觀差異與社會結構問題。黎副秘書長指出,低階政治層面尚具溝通可能性,但涉及認同與價值層次則更為敏感與複雜,最終仍應尊重台灣2300萬人民的共同選擇,亦為歷屆總統所堅持之原則。
另有學生提問在川普總統第二任期下,美中台關係之發展趨勢與未來變化。黎副秘書長表示,此時期的美國對中政策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主因在於決策團隊內部存在不同政策偏好與策略走向。他指出,整體而言,美中對抗屬於結構性因素,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同時,中國試圖重塑既有國際秩序的意圖依然明確,這一趨勢亦可從美國多份國家戰略報告中看出端倪,顯示雙方在全球治理理念上的根本分歧仍將持續影響區域與全球局勢。
本次參訪透過海基會的第一手說明與深度交流,使學生對兩岸關係、國際戰略與區域變局有更宏觀且現實的理解,為課程學習增添豐富實踐經驗。